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是0~3歲,也是學習語言的最關鍵時期。一般來說,7歲以前學習語言效果最好,7~12歲學習語言就要花費很大的精力。聾兒學習發音時比正常的兒童艱難的多,如能給聾兒殘余聽力以強有力的長期刺激,可建立完整的聽覺—視覺—觸覺—語言中樞的信息聯系。聾兒康復要強調三個早,早期診斷、早期配戴助聽器及早期進行聽覺語言康復訓練。只要堅持不懈,持之以恒,聾兒不僅可和正常兒童一樣上小學,而且能讀中學,進大學。
兒童學說話是“口耳相傳”的。兒童一旦出現耳聾,口與耳也就傳不通了。聽障兒童學習語言走的是一條特殊的路。聽力正常的孩子,先在家學會說話,后進學校再識字,這是一先一后兩步走,聾兒學話和識字是同時起步的,學說話始于識字,識字即是學話。這就叫做“兩步并作一步走”。這是聾兒學習語言的一個基本特點。戴上助聽器后為什么還要進行聽覺語言訓練?
不少人認為,孩子只要配戴上助聽器,就能開口說話了,這是一種誤解。聽障兒童配戴助聽器只是為學習語言提供了條件。配戴了助聽器后,兒童聽到的語音仍存在失真。由于助聽器頻率范圍的影響,孩子大腦所建立起來的聲音圖象模式并不十分正確,所以聽障兒童開始發出的聲音與正常人有差異就是這個原因。孩子需要戴上助聽器后經過無數次的聲音反復刺激性,才能在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聲音圖象模式。
聽覺語言訓練是一項長期、細致、艱苦的工作。一定要注意與正常生活語言緊密結合起來綜合進行。
家庭活動中的語言教育任務,主要由家長來承擔。如在吃飯的時候,睡覺之前及家務勞動時,反復練習相關的語言,強化生活環境語言。在不同的場合,“逢做必說”的方法,促使聾兒去認識事物,理解語言,進而達到語言交流的目的。
家庭是兒童最好而且自然的語言運用場所,家庭日常生活中有熟悉的實物與環境可供訓練,家里有現成的鍋、碗、勺、盆等器具,學習這些器具時讓孩子站在這些器具前,指給孩子說:這是鍋、這是碗……通過實物及熟悉的環境,孩子很容易理解。家中發生的事有規律的也有隨機的,但都是自然最接近生活的。以下為你介紹幾種家庭游戲,你可以從中延伸出諸多的游戲:
游戲名稱:好聽的兒歌
游戲目的:幫助孩子尋找聽聲音的樂趣;幫助孩子適應助聽器
游戲準備:兒歌
游戲過程:確認助聽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,選擇一首兒歌或歌曲唱給孩子聽,重復兒歌是可以的,但重復的次數不宜太多。第二次再唱兒歌,并和孩子一起隨著音樂搖晃,或許你的孩子能和你附和幾句。如果你不喜歡唱歌,那就用生動的口吻邊拍手邊講歌詞,或是邊唱歌邊拍手。
游戲名稱:接唱及識圖
游戲目的:鼓勵孩子開口唱兒歌;訓練聽覺及理解能力
游戲準備:兒歌及圖片
游戲方法:在孩子練習聽兒歌及歌曲時,你在說兒歌或在唱歌曲快結束的時候停止,讓孩子幫你將兒歌或歌曲接上說完、唱完。選擇孩子最喜歡的一首兒歌,并畫上一些簡單的插圖。開始和孩子講兒歌時,出示兩幅圖片,在講的時候,觀察孩子是否能正確指出圖片。如果他很容易就可以做到時,就使用三、四幅插圖。
人類的各種語言都有一套完整的體系,它包括語音、詞匯和語法三個要素。語音是由發音器官發生的,發音器官活動的部位不同,方法不同,產生的聲音也不同。而且因為每個孩子的聽力損失和補償狀況不同,認知學習能力不同,家長的教育能力不同,在語訓中心制定針對每個孩子的“個性化”課程方案,實行針對每個孩子和家庭的“一對一”康復課程,更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,得到好的康復效果。
在1對1的語言康復訓練中心,為了活動孩子的發音器官,專業的語訓老師可以教導孩子做呼吸操、舌頭操、口部操;為了練習好發音,還會對孩子進行鼻音練習、嗓音訓練、音素訓練、拼音訓練。
聽力損失使兒童缺少聽覺的反饋,不能及時校正自己的發音,因此他們發音時會存在許多缺陷,比如:發音不準,發音音量小,缺少聲調變化,有時發假音,冒高調,有時又發低音等等。面對這些問題,只要我們學習掌握語音的知識,并利用聽覺、視覺、觸覺其他感官的代償作用,有計劃有目的、持之以恒地訓練,是能夠學會說出清楚的話語來的。
乾乾聽語兒童聽覺語言康復中心,是乾耳聽力下屬的聽力語言康復機構。主要面向有聽力障礙的兒童開展聽覺語言康復“一對一”個別化訓練課程。開設“聽覺口語法(AVT)”,“言語矯治”及“聽覺言語個別訓練課程”三項專業康復訓練課程,課程內容涉及聽覺,語言,言語,認知,溝通五大領域,為聽障兒童全面康復,融入主流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中心語訓教室寬敞明亮,全隔音處理,為孩子營造優質的聽覺環境,讓孩子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,在生動有趣的課程里接受康復訓練。中心所有教師,均接受全國唯一國家級聽障兒童康復機構——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(原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)專業培訓,擁有專業培訓考核證書,教育經驗豐富。中心管理采取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,清晰記錄孩子的每節課學習內容,每一點進步。